《哥林多前书》信息:15爱的诗篇
2023-01-10 20:01:39
  • 0
  • 0
  • 5
  • 0

经文:林前13:1-13。

这一课帮助我们借着这段极著名的“爱的诗篇“,让我们认识爱的重要性,爱的特质和爱的超越性。

保罗在《哥林多前书》第12章讲到属灵的恩赐,第14章讲到恩赐的运用,然而爱乃是运用恩赐“最妙的道路”(12:31)。所以保罗加入这段极著名的“爱的诗篇”。因为爱是运用恩赐的基础,若缺少了爱,恩赐越运用,教会的难处越增加。

另外,从文学的角度看,没有任何论爱的文学作品能与《哥林多前书》第13章相比。保罗在圣灵的默示下,用希伯来诗歌的形式将爱的真谛实义唱出来,目的是鼓励我们要追求爱。

一、爱的优越:1-3节

人不论能作什么,肯舍什么,若没有爱,毫无益处。《哥林多前书》十三章,保罗在头三节里,简要地说明爱的价值。凡我们所作,不论说什么(先知讲道), 知道什么(有洞察奥秘的能力),能作什么(凭信心移山),甚至肯舍什么(舍己赒济),若是没有爱,一切都失去意义,与人无益,与自己也算不得什么。

1、爱胜过口才:

“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,却没有爱,我就成为鸣的锣响的钹一般。”

今日不论在政坛商场学界,口才是一种利器,哥林多教会特别着重口才羡慕方言的恩赐。信徒要担负传福音的责任,岂可缺少口才,因通道由听道来的,听道由传道而得。保罗亦请信徒代祷叫他有口才能放胆传讲主的道。但保罗强调即使有三寸不烂之舌,说得理明辞达,天花乱坠,但如果没有爱,无非空闹一场,如鸣锣响钹然。

2、爱胜过学识:

“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,也明白各样奥秘,各样知识。”学识就是本钱,人人希望能够通今知古,学贯中西,没有学识不能干大事,不能成大业。保罗博学多闻,且曾被提三层天,瞭悟许多奥秘,但他从来不夸口学识,他说:“学问是叫人自高自大,唯有爱心能造就人”。

3、爱胜过信心:
 “而且有全备的信,叫我能够移山,却没有爱,我就算不得什么。”信是得救之门,人非有信不能蒙神喜悦。信也是一切事业的基础,“君臣不信国不安,父子不信家不睦,兄弟不信情不亲,朋友不信交往疏”。主说这种信心已足移山,古代但以理及三友因信入火窑,下狮穴。但信心无爱心即全是徒然,毫无分量。

3、爱胜过善行:

“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”,经训要人热心行善,不可丧志。行善乃是神对信徒的旨意,乐善好施,救苦济贫乃是信徒的本份,因施比受更加有福。各种宗教都注重劝善积德,但基督教认为无爱心之善行是无益的。

4、爱胜过牺牲:

“又舍己身叫人焚烧,却没有爱,仍然与我无益。”在保罗时代会见佛教高僧在雅典自焚,这种牺牲殉道精神至可敬佩,因人人贪生怕死,只有勇士不怯死以留名。但如果非出自真的爱心,仍是徒然无益。

保罗在本段中如同一位画家,以生动的笔法描画数种人物;包括演说家,博学家,慈善家及殉道者。他强调爱能超越一切。信徙健全的品格乃在乎爱心。

二、爱的内容:4-7节(十四项美德)

爱究竟是什么?有人说,若把本章里面所有的“爱”字,都用“基督”一词来代替,然后诵读全章经文,则全段的意义就更加清楚。因为林前13章 4-7 节所提到十四项爱的美德,如果我们靠自己的力量,的确是不可能作到。

因为爱不是人“作”出来的,爱乃是“活”出来的。而我们如何活出这样爱的美德呢?这爱实在是神的心和基督的生命,借着圣灵己经住在人的里面。

1、对人──爱是恒久忍耐,又有恩慈;爱是不嫉妒;不求自己的益处;不计算人的恶。

2、对己──爱是不自夸,不张狂;不作害羞的事;不轻易发怒。

3、性质──不喜欢不义,只喜欢真理。

4、范围──凡事包容,凡事相信,凡事盼望,凡事忍耐。

三、爱的超越:8-13节

保罗指出爱的超越。“爱是永不止息”的这一句话显示爱永不败落,永不衰残、永不消失、永不终止。而各种恩赐终有消失的时候,因为讲道之能必归于无有;方言之能终必停止;知识终必归于无有。然后,保罗以孩子成长的比喻,说明我们需要在生命里长大成熟,及至长大成人,自然就会把孩子的事丢弃了。保罗又以镜子的比喻表明我们现今对属灵奥秘的事了解有限,只有等到主回来时,才会全面而透澈地认识了。最后,保罗以“如今常存的有信,有望,有爱这三样,其中最大的是爱”,结束了全章。

1、爱是永不止息,其他恩赐都必归于无有(8~12 节),

2、常存的有信望爱,其中最大的是爱(13 节)。

他提出爱有四个层阶:

(一) 第一阶──为己爱己。人为自己而爱自己,不过是情不自禁地满足自己个人的需要和渴求。

(二) 第二阶──为己爱神。当人发觉人生没有意义,再不能靠自己活下去时,便会寻找神;这时开始寻求属灵的需要,只是仍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。

(三) 第三阶──为神爱神。当一个人学习祷告、读经、敬拜神,经历与神同在的甜美时,便甘愿放下自己,为渴慕神而学习爱神。

(四) 第四阶──为神爱己。在这境界中,一个人浑然忘我,与神合一,一切“唯道是从”,真正达到神人一气相通的高度和谐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